
本网讯: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机衔接、协同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新活力。4月25日,孝感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在孝感方子学校成功举办。我院院长乐波教授率领思政系主任殷海鸿副教授、思政课部主任章书俊博士及部分师生全程参与观摩学习。本次活动由孝感市教科院主办,吸引了全市280余名思政课教师现场参与,同时超3000人次通过线上直播观看。

市教科院院长魏玉娟主持会议时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改革需以“一体化建设”为战略方向,以打造“新质课堂”为抓手,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孝感市教育局领导刘新甫在致辞中强调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践行路径及使命要求。他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必须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育人体系。

湖北省教科院副院长王一凡作《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区域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系统阐释“新质课堂”核心理念。他强调,“新质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体验式学习、情境式教学及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学评价精准化,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专题报告结束后,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4位教师,分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进行跨学段示范教学,生动展现了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特色与“新质课堂”的教学理念。小学课堂通过故事与游戏激发文化认同;初中课堂以案例分析深化民族团结认知;高中课堂注重理论深度与现实联结。

在大学“新质课堂”示范课展示环节,我院教师王菊丽立足学术性与实践性深度融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计专题教学,通过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学生从多学科(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视角,通过文献整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素材案例分析,深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向度。创新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路径,在教学中嵌入数字人文技术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视化图景。并结合孝感市实际情况,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市教科院副院长吴军安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丰硕成果。他表示,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更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力实践。吴军安副院长强调,要持续深化“新质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热门课”,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精神家园”。
我院将以孝感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为契机,以“新质课堂”理念为指引,持续深化与中小学的合作交流,融入“新质课堂”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筑牢思政教育根基。